近年来,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程的推进,低空经济模式得到了拓展与完善。早在2017年,昆明市就入选国家首批26个城市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,2024年6月发布了《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,统筹推进20项重点工作任务。
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力争通过三年时间,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,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市场主体500家以上,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以上,开展“低空+”应用场景试点50个以上,引进至少5家行业代表性企业。现阶段昆明市直升机和无人机的运用,主要局限于护林防火、电力监测、低空观光、应急救援等局部领域,规模有限、资源分散,低空经济的市场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。
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,打通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各个环节,构建新发展格局,还有利于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,更将从自然资源、低空制造、低空飞行、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多种业态中,为实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有力支持。结合当前昆明市东川区的实际情况,低空应用场景在东川区观光旅游、极限运动、农业喷洒灌溉、短途客货运输、航空教培、应急救援等方面仍大有可为。
推动东川区低空经济发展,应坚持以低空经济项目谋划“打头阵”。积极编制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,将低空经济发展主动纳入东川区“十五五”规划发展布局,编制专项规划和产业政策支持。按照“统一规划、政府引导、市场化运作”的原则,规划建设具有供各类低空飞行器起降、备降、停放、能源补给等功能的起降场地,在医院、港口、旅游景点等重点场所,规划建设一批无人机中小型起降平台(场)。
坚持以低空经济应用“闯新路”。加快构建低空示范应用场景,形成消费、服务、旅游、交通等多场景体系。建议统筹资源配置,创新发展思路,促进以低空文旅、农产品短途运输、低空人才培训等为代表的低空应用示范先导。以“北港南岸”发展战略为核心,以重要节点地面保障设施建设为破题手段,整合资源、创新机制,有步骤、成体系地推动低空经济发展。逐步建立和推动包括无人机物流、“无人机+文旅”、消防应急救援、智能巡检、农林植保、驾驶培训等方面实现无人机规模化应用。
坚持以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为地方转型发展“立新功”。针对农林植保、消防救援、短途运输、低空物流等方面开展精准招商,通过招引企业拓展多应用场景的示范效应,逐步打造包括低空制造、低空飞行、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产业。同时,利用资源换市场、市场换产业手段,结合东川区通用机场前期工作,培育无人机产业基地、无人机公共服务管控平台和无人机培训机构,推动产业升级发展。
(作者系昆明市东川区政协委员、民革东川区基层委员会秘书长、东川区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科科长)(赵致毅)
上一篇:低空经济蓝图下的昆明探索
主办单位: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
咨询电话:0871-67206019
邮箱:yn_ser@163.com
网站备案号:滇ICP备2024042720号-1 公安备案号: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2086Copyright © 2024 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
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海伦城市广场2座10层1003号